2018年12月28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院長高延利,省自然資源廳萬勇副廳長一行組成調研組,深入陸良調研指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示范縣工作。調研組聽取了工作匯報、實地調研了農業結構調整、喀斯特地區耕地狀況等典型地類,以及陸良縣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后,對陸良示范縣的工作給予高度認可,一致認為陸良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先行示范縣的工作思路清晰、作風扎實,技術方法先進,管理科學,起到了先行縣出經驗、樹示范的目的。高延利主任充分肯定了陸良縣實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調查中高新技術的作用,強調客觀實際、摸清家底是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生命線。調研組成員、省自然資源廳萬勇副廳長要求省三調辦充分推廣陸良縣的先進經驗,促進我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按質按時全面完成。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在二調成果的基礎上,全面細化和完善全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掌握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變化情況的的一項工作。我院作為云南省優秀的甲級資質測繪院,背負時代責任,承載行業使命,如何優質、高效完成陸良先行示范縣的工作任務,樹立標桿,打造全省可推廣、可復制的精品工程,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是測繪院干部職工一直關注并思考的重要課題。
2018年7月起,我院班子敏銳地覺察到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一項要求高、時間緊、難度大的工作,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摸清工作流程,重點和難點,形成一套可推廣復制的作業模式和配套資源。為此,我院自籌資金100余萬元,抽調骨干辦量組織開展了陸良縣、寧洱縣共1000余平方公里的試點,基本確立了主體工作思路。2018年初,借助我院承建云南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的挈機,引入專業研發合作團隊,以院出核心思路、合作方具體實現的形式,研發了基于云南地質大數據平臺的內外業一體化數據采集平臺,并正式確立了“全圖解譯、全圖斑核查,強化背景數據應用”的技術思路和“以地質大數據平臺為核心,線下調查、線上核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
截止到2018年9月底,陸良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示范縣工作全面完成,共解譯圖斑159348個,并對其中25740個圖斑進行實地舉證。對3225千米的縣級以下行政和權屬界線進行了核實調整。對146個村(居)委會14198公頃的城鎮村進行了細化,形成了符合國家要求的一整套成果。
“陸良三調示范縣”項目之所以取得驕人成績,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新技術的應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中云南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扮演了關鍵角色。一是通過內網實現了數據集中管理和共享:所有數據統一存儲在大數據服務器并以服務形式發布,特定人員分權限調用,關鍵節點數據成果自動備份,加強了數據保密管理;二是實現了線上生產管理:項目管理人員線上分發生產任務,作業人員從平臺接收任務后,進行線上線下生產,生產完成的數據成果上傳至大數據平臺,提高了大型項目的生產和管理效率。三是實現線上進度監控:后臺監控內、外業工作人員的工作進度,自動生成工作量報表,實時傳遞外業調查人員調查軌跡,方便項目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四是全面實過程質量管理:內、外業成果上傳到大數據平臺后,由質檢人員抽取、調用進行線上質檢,并即時將質檢意見線上反饋至作業員,對提出的問題完善、修改。
陸良縣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示范縣工作取得的驕人成績,充分反映了我院干部職工踏實、求是的工作作風,以及新時代創新思維的進取精神,隨著云南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的不斷充實和完善,我院的技術管理、應用和研發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強化,系統性整體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將極大提升。全院干部職工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義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礪奮進。